勇士四年沉浮

1.66K
勇士四年沉浮

希望墮落前的喧囂

「明年沒人想面對我們。」這句話開啟了我2021年的觀察——不只是粉絲,更是相信體系成長的人。當時充滿期待:兩位高潛力新人(庫明加與莫迪),老將補強(穆雷與帕頓),冠軍核心仍完整。媒體預測西區第6,雖非冠軍,但穩健可期。

我不在乎排名,我只在乎過程。

第一年:新秀微光

2021季後賽精彩萬分。庫明加時而閃耀——原始爆發力、衝刺突破,卻在壓力下顯得吃力。莫迪呢?冷靜、高效,關鍵三分彷彿經驗老將。

數據不說謊:莫迪季後賽真實投籃命中率比庫明加高出10%。但粉絲仍在爭論誰「更有趣」。我默默記下差距。

程式註解:// 情緒偏誤 > 統計輸出 → 系統性資源錯配風險

第二年:信任崩解

奪冠後陣容大洗牌:帕頓轉波特蘭、穆雷去多倫多、洛尼自由市場離隊……甚至德雷蒙德也被交易,因禁賽風波。

新成員登場:賈倫·格林?不是——是賈朗·波爾摩西·莫迪克里斯·保羅?等等……其實是蓋瑞·帕頓二世摩西·莫迪賈倫·蘇格斯以及那位被稱作「迪亞」的球員。 啊對了。

再回頭:真正名字是賈朗·波爾(非蘇格斯)、摩西·莫迪(仍在)、蓋瑞·帕頓二世(出乎意料留久),保羅則稍晚才加盟。 不管怎樣。

陣容重置不只是更換人馬;更是身份迷失。即便效率數據顯示先發五人早期每百回合淨勝8分……戰績卻平庸無奇。 為什麼?教練過度重用迪亞(即迪文森佐)——彷彿欠他什麼似的。 但數據說清楚了:當帕斯卡·西亞坎在比賽末段被派上場時,在三場逆轉大比分中使用效率超越迪亞。 然而粉絲仍高喊「教練不公」 有趣的是 數據說否;情緒說戰爭。

第三年:真才實料崛起

迎來布蘭丁·波齊姆斯基——不是「博澤曼」,而是 波齊姆斯基。這位年輕人低調精準抵達球場。當迪亞表現不穩(季中後六場三分命中率58%),波齊姆斯基三分命中率43%,且正負值平均+9。 他不炫技、不在TikTok走紅,但擋拆跑位如鐘錶般精準,閱讀戰術遠超同齡新人。 同時我們內部模型圖示顯示其進攻貢獻四個月內已達輪換級別守備者水準——只要忽略社群噪音即可發現真相。 結果呢?球隊睽違多年首度無緣季後賽——儘管仍有兩名樂透選秀新秀仍在適應角色定位。 責任歸於哪裡?長期規劃失敗源自短期情緒驅動而非預測模型。

第四年:粉絲遇上現實

如今已屆第四年,仍有人說『迪亞被誤待』……好像穩定性比敘事動能還重要嗎? 讓我做一次迴歸分析:

  • 四年間:迪亞真實投籃率67%,低於同位置同齡球員聯盟平均 → 偏低表現
  • 使用率曾達35%高峰…隨傷兵潮下滑
  • 其上場期間團隊淨勝分 -3/百回合
  • 相較之下:波齊姆斯基同期淨勝分 +7

所以是的—有些球迷感到受騙,因為情感投入未獲成果回報

但運動不是個人劇集—它是加上人類變數的優化問題。

最後想法:
別把忠誠當成邏輯。

我依然期待進步—但只有來自資料驅動決策時才會支持。

想要更多類似解析?

留言分享你最驚訝的球員生涯軌跡吧—

StatAlchemist

喜歡52.19K 訂閱2.46K